close

張彼得因為20年老友的一句話,在短短3星期內,被騙走8000萬新台幣。輕信、貪心、自私與僥倖的人性弱點、資訊判讀錯誤、低估風險,是導致他決策錯誤的元兇。學習控管風險、避開決策盲點,是每位決策者的必修課。

採訪、撰文 / 文及元



人在一生當中,許多重大決策,通常與金錢脫離不了關係,例如,買房子、出國留學、投資……。


說到投資,按理說,投資是為了「理財」(或者說是「發財」),但是追高殺低、血本無歸的情形,卻時有所聞;甚至因為企業舞弊或誤信小道消息而套牢負債,也不太讓人訝異。


《我的錢怎麼不見啦?》作者張彼得,就曾經因為朋友的一句話——「現在有很好的獲利機會,如果讓別人知道,可能就會消失」——在短短3星期內,被騙走8000萬新台幣,而且騙他的人,還是已有20年交情的老友。


這個老友,是當時於荷銀投信擔任交易部經理的楊娉婷,她因為投資失利,為彌補數千萬的虧損,開始向「熟人」(朋友、遠親、同事與上司)詐稱,有管道可低價大量買入上市櫃公司大股東持股或新股,條件是必須透過她的帳戶操作,她會再將獲利匯給投資人,企圖以「挖東牆補西牆」的方式瞞天過海。


2007年1月初,張彼得將股市獲利的閒置資金委由楊娉婷轉投資,誤入設下的騙局;同月底,投資者察覺有異,全案爆發。張彼得出示楊娉婷傳給他的簡訊:「我千千萬萬對不起」。他無奈地說道:「那一則簡訊,不多不少,剛好1個字價值1000萬新台幣。」


為什麼一位曾是銀行經理、助理副總裁與財務顧問的投資專家,都會栽在這場「熟人騙局」(affinity fraud)?


低估「高風險」,只想「多賺一點」


「熟人騙局」指的是利用熟稔的人際關係行騙,受害者常因為受到語言、種族、背景及宗教信仰等「共通點」的影響,對「自己人」懷有更多好感及信任,因而失去防人之心。


回想被老友騙走鉅款的過程,張彼得坦承自己就是貪圖多一點獲利。他說,想賺這「多一點」,是最危險的,再加上沒有認清「人」的真面目,於是就這樣誤上了賊船。


電影《侏儸紀公園》(Jurassic Park)裡有一句話說:「生命會自己找出路!」(Life will find its way out!)不過,張彼得認為,這句話應該改為「邪惡(魔鬼)會自己找出路」——騙局無法停損,騙子只能一直行騙到東窗事發為止。


這場騙局設計得非常精巧,為了避免受害者起疑,所以報酬不高,看似風險也不高,因而吸引了許多資深經理人上當。


「你認為最安全的事,往往比最危險的事還要危險。我錯在不該投入這麼多閒置資金,應該只賠10%而已,」張彼得事後檢討,做好控管投資風險的功課,避免因為決策錯誤而一敗塗地,是理財的第一步。


人性弱點造成錯誤決策:
信任、貪心、自私與僥倖


熟人騙局慣用的說法是:「因為我們是好朋友,所以我才告訴你,你千萬不要告訴別人。」然而,張彼得回想當時被詐騙的原因,除了自己確實也興起了貪念與私心之外,更因為信任對方。


「有時候我也會懷疑,但是她都會跟我說:『我們都認識這麼久了,你還不相信我?如果有問題,我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就這樣又讓張彼得卸下了心防。


更加令人防不勝防的是,「這個騙局就是把你封閉起來,利用你的貪心(多賺一點)和自私(不要告訴別人,以免錯失賺錢機會),讓你心甘情願地幫騙子保密,」張彼得接著說,「就算我原本有機會向其他人求證,也不會太過積極。」


「災難發生前,騙子會有騙子的僥倖,」原來張彼得確實曾經想打電話詢問在國外的友人,但想到兩地的時差,又不想太麻煩別人,於是作罷。「就這樣,很可能就只是因為這通電話沒打,少問了一個關鍵人物,還有『我不可能那麼倒楣』的僥倖心理,就這樣輕易被騙了那麼多錢,」張彼得說道。
「最糟糕的決策,通常起因於資訊判讀錯誤」,得到慘痛教訓的張彼得認為,「要是自己在一開始就仔細研讀對方提供的書面資料,或許結局就不會如此。」因此他建議,唯一的解決之道,就是要「小心、細心、堅持」,認為對的事情就要堅持下去,絕對不能心存僥倖。


決策框架:
令人看不見真實的資訊


為什麼聰明人會做出愚蠢的決策?張彼得指出,這就像金控公司都是聰明人,但還是會做錯決策一樣,原因都在於資訊不夠透明,「你不知道資訊是不是真的?有可能昨天是真的,但是今天變成假的。」


人們在判斷資訊的真偽優劣時,可能會受到決策框架(decision frame)的影響。所謂「決策框架」,意思是訊息被陳述及包裝的方式,會影響決策者對於特定行動方案、報酬及情境的認知,甚至蒙蔽他們無法看見「內容」或「事實」,以致陷入決策陷阱。


張彼得強調,一般的看法是,高報酬必定伴隨著高風險;然而,在正常狀況之下,其實風險並不高,除非是碰到突發狀況,風險才會升高。但是,對於投資人而言,在資訊不透明下,投資人很難掌握自己做了哪些事導致產品的風險升高,更增添風險控管的難度。以金控公司的風險控制長為例,他們的專長多為數字,但是要判斷風險,不能只會看數字的專業知識而已,「還要有常識,要能判斷這麼做是否合乎常理」。


「『黑天鵝效應』(Black Swan Effect)其實傳達的就是風險的概念,」張彼得指出,歐洲人去澳洲才發現竟然有黑色天鵝,打破了天鵝都是白色的刻板想法,由此可見,世上沒有絕對的事,「任何事都有可能」。
例如,華爾街史上最大的金融醜聞馬多夫騙局,就打破了「猶太人不騙猶太人」的刻板印象,包括好萊塢知名導演史蒂芬‧史匹柏(Steven Spielberg)、因受騙而自殺的投資經理人德拉維耶伊謝(Thierry de la Villehuchet)等受害者,都是猶太裔。


其實,無論做任何決策,都是在評估成本與效益,所以,「決策通常沒有最佳解,只有『較適』(optimum)解,個人理財領域的相關決策更是如此,」張彼得建議,要做出較適的決策,就是設法從交錯的正、負面訊息中找出「轉折點」。


至於如何找到轉折點,張彼得認為:「遵守紀律(disciplines)、回歸基本(back to basics),可以讓我們在做決策時更堅定。」


歷經熟人騙局與錯誤決策之後,張彼得歸納出了一套「愚人投資心法」,往後在制訂任何理財決策時,投資而不投機、寧可停損不要攤平、絕對不借錢投資與不投資太複雜的理財產品,是他絕對不容妥協的鐵律。



張彼得
現職:《我的錢怎麼不見啦?》作者、傳統產業總經理與創投公司合夥人。
經歷:花旗銀行(Citibank)經理、美林證券(Merrill Lynch)財務顧問。
重大決策:陷入熟人騙局,慘賠新台幣8000萬元。
從錯誤的理財決策學到的功課:LOVE原則
1.長期投資(L,long-term):看長不看短、沒事別看盤。
2.樂觀主義(O,optimism):以樂觀心情、做悲觀準備。
3.價值導向(V,value):買實不買虛、唯價值是從。
4.簡單原則(E,easy-way):寧簡勿繁、不自找麻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my5259 的頭像
    amy5259

    keep learning, keep moving

    amy525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