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上週五援引中國央行顧問李稻葵的話報導稱﹐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已接近均衡水平。
李稻葵在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上發言稱﹐過去幾年來﹐中國對外貿易順差持續下降﹐並預計今年貿易順差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將從去年的2%降至1%左右。
李稻葵表示﹐中國對外貿易順差的持續下降體現出人民幣升值對順差水平調整起到了積極作用。
據官方數據顯示﹐中國2011年的貿易順差規模為2005年以來的最低水平。中國2011年貿易順差較2010年下降14.5%﹐至1,551.4億美元。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簡稱IMF)正在評估人民幣是否仍應被視為大幅低估﹔人民幣去年累計升值逾8%。
IMF上週向二十國集團(Group of 20)表示﹐在過去一段時期﹐人民幣匯率升值步伐有所加快。去年第四季度﹐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同比上升近20%﹐而去年全年人民幣累計升值逾8%。
但IMF表示﹐中國需繼續讓人民幣匯率升值到更接近均衡的水平。
人幣被大幅低估 IMF稱研究新評估方法
2012-01-30 00:51
在全球的關注下,去年人民幣的升值幅度超過8%,不過人民幣被指控嚴重低古,一直是國際經濟舞台討論的焦點。《華爾街日報》指出,國際貨幣基金(IMF)正在審慎重新評估人民幣是否仍應被視為大幅低估,同時IMF也正在研究新的匯率評估方法。
IMF上週向二十國集團(Group of 20)表示,人民幣在去年以來就開始邁向升值腳步,尤其最近人民幣升值步伐更為加快,2011年第4季,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比去年同期上升近20%,而2011年全年人民幣累計升值超過8%。IMF這項舉動,是否為緩頰國際逼迫人民幣升值壓力找下台階,備受矚目。
《華爾街日報》就指出,IMF在過去5年中一直認為人民幣「被大幅低估」,這項說法也成為被部分國家拿來攻擊中國的藉口。一旦IMF的新評估認為人民幣只是「被低估」,還未到「被大幅低估」,或者接近市場基礎時,那麼這些國家將失去攻擊中國的重要「武器」。
IMF正在嘗試通過新的機制來評估匯率,新機制將引入一國的經濟規模、貿易關係以及貨幣儲備的因素。IMF預計在今年春季會議之前完成對新機制的評估。
《法制晚報》報導,大陸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李稻葵在達沃斯論壇上強調,人民幣匯率可能是目前世界對中國誤解最大的領域,人民幣匯率實際上已接近均衡水準。
他說,去年8月以來,幾乎全球所有新興國家貨幣都對美元貶值,比如說印度盧比的貶值幅度就在20%以上。相比之下,人民幣仍繼續堅持匯率改革,堅持溫和、漸進的升值。
美國逼升 人行:人民幣未低估
李稻葵認為,人民幣匯率可能是目前世界對中國誤解最大的領域。
面對美國逼升人民幣壓力再起,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李稻葵27日在瑞士出席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年會時,特別接受新華社專訪強調,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已接近均衡水準,但外界普遍對這一新情況缺乏瞭解。
大陸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將於2月14日訪問美國,美方屆時可能再次提出人民幣匯率問題。目前也在瑞士出席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的美國財政部長蓋納27日即提出,人民幣仍被低估,而且人民幣不僅應對美元升值,也要對歐元及日圓升值。
對此,李稻葵接受新華社專訪時提出,「人民幣匯率可能是目前世界對中國誤解最大的領域」。他認為,國際社會對人民幣的理解不符合中國實際。
李稻葵說,2011年8月以來,幾乎全球所有新興國家貨幣都對美元貶值,比如說印度盧比的貶值幅度在20%以上。相較之下,人民幣繼續堅持匯率改革,堅持溫和、漸進的升值。因此,到了2010年10月和11月間,人民幣基本上實現了雙邊浮動,而且開始出現淨售匯,亦即很多大陸民眾和企業開始用人民幣去買美元了。李稻葵說,「這告訴我們人民幣匯率逐步接近它的均衡水準」。他指出,與此同時,中國的對外貿易順差也自金融危機爆發以來持續下降,到去年已降到1,150億美元,而危機前是3,000多億美元。貿易順差占大陸GDP比重2012年預估將繼續降至1%左右。
【明報專訊】在2011年的最後一個季度,中國的外匯儲備連續三個月淨減少。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資料顯示,外匯佔款在2011年最後三個月,分別減少了250億元(人民幣‧下同)、280億元、和1003億元,第4季累計減少了1533億元。
在2011年的前三季,人行資產負債表上的外匯佔款分別增長了10710億元、8910億元、和7467億元。外匯佔款在前三季增速雖然緩慢降低,但是與第四季的情况大相徑庭。
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的數位顯示同樣的資訊。從2010年初開始,每個月的結匯數字都顯著大於售匯數字,直到2011年的最後兩個月,售匯數位分別反超結匯數位8億美元和153億美元。(該局從2010年開始公布這兩個資料。結匯是銀行從客戶買入外匯,售匯是賣出。)其中,資本和金融項目10月份出現逆差4億美元,11月恢復順差9億美元,12月份再次出現逆差34億美元。經常專案11月和12月連續出現逆差17億美元和119億美元。
外匯儲備減少 與外貿無關
海關總署公布的資料顯示,中國經濟在2011年最後三個月的外貿盈餘分別為170億美元、145億美元、和165億美元,處於比較穩定的水平。第四季貿易盈餘合計480億美元。另外,中國經濟前三季的進出口差額分別為負10.21億美元、正459.51億美元、和正621.68億美元,全年累計貿易盈餘1551億美元。第四季的進出口盈餘低於第三季、高於第一季、與第二季持平,不是造成外匯儲備減少的原因。
跨境資金流動掉頭 才是真實因
上文分別引用了外管局和海關總署統計的經常項目變化。這兩個來源的資料之間有顯著的出入。這一現象與我早前的一個推測相脗合:由於內地實施資本和金融項目管制,有一部分跨境資本流動藏匿在經常項目之中進行。由於外貿依存度(進出口佔GDP的比例)很高,外管局和海關沒有能力把所有「披着經常項目外衣的跨境資本流動」甄別出來。
香港人民幣(CNH)離岸市場提供了觀察內地跨境資金流動的便利。作為2003年啟動的「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的一部分,在香港建立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的步伐取得了實質性進展。香港實際上已經成為第一個離岸人民幣市場。在實際貿易不變的情况下,CNH存款和「點心債券」存量的增長,將導致內地外匯儲備增長相同的數量。反之亦然。我們可以看到跨境資本流動與人民幣升值預期之間的高度相關性。
根本原因是人民幣升值到頭
從2004年初開辦之後的前四年半,CNH存款數量持續增長。2008年5、6、7三個月份,存款數量維持在770億元以上。之後由於國際金融危機惡化,離岸人民幣數量減少。2009年前6個月,CNH存款數量連續低於550億元。之後緩慢增長,直到2010年首季末,才剛剛恢復到700億元以上。隨着2010年6月人民幣升值再次啟動,以及跨進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使人民幣成為「有源活水」,人民幣存款規模再現「井噴」,2010年底達到3150億元。
2011年初,匯豐銀行預測CNH存款規模將在2011年底達到8000億元到1.2萬億元之間。直到2011年6月底CNH存款達到5536億元的時候,仍然沒有偏離匯豐銀行的預測。但是2011年下半年,人民幣升值預期變得不穩定,CNH存款單月甚至出現了負增長,到11月底僅達到6273億元。2010年CNH存款激增5倍以上,90%的增長發生在下半年;2011年CNH存款接近翻一番,75%的增長發生在上半年。「井噴」行情已經結束。即使把「點心債券」計算在內,也無法改變這一判斷。「點心債券」餘額從2010年底的620億元增長到2011年底的2360億元。
匯率管制導致跨境資金大進大出。到目前為止,我們還只看到這場大戲的上半部。從升值幅度來看,國際清算銀行(BIS)計算的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在2011年第四季兩次創出歷史新高。從升值速度來看,2011年下半年升值8%,已經超出市場預期。儘管人民幣長期仍有升值空間,但是短期快速升值階段已經結束,應該盡快過渡到雙向波動。如果人民幣繼續維持「半盯住半升值」的匯率政策,無異於人為開啟下半場的大幕。
首批200億RQFII全獲批
2012 01 30 00:00 中國窗 |
|
【香港商報訊】國家外匯管理局昨日發布了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投資額度審批情况表。情况顯示,截至2012年1月20日,外匯局共批准9家基金系公司總計100億元人民幣額度,以及12家證券系公司100億元人民幣額度。至此,RQFII試點初期200億元人民幣額度全部獲批。針對外匯局作出的這一批覆,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李大霄昨日在微博中表示,這將助力A股龍年開門紅。渣打香港財富管理投資策略主管梁振輝表示,過去兩年A股表現相當差,但估計今年內地經濟仍穩步增長,加上調控逐漸放松,相信A 股今年會顯著走強;加上RQFII基金是直接參與內地債市,相關債息亦一直較香港高,因此RQFII 基金根本不愁沒有散戶參與。 RQFII難取代點心債 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產品認購反應熱烈,有分析擔心將影響香港人民幣債券(俗稱「點心債」)的銷售情况。星展銀行日前發表的報告認為,RQFII與「點心債」優勢各异,相互補充,不會取代「點心債」。報告還稱,目前RQFII規模僅為200億元人民幣,雖日后規模或有所增加,但不能完全滿足香港離岸人民幣存款的投資需求,RQFII距「點心債」的規模仍有差距。 |
配合實物A股ETF在港出台 RQFII額度或擴至500億元
消息透露,為配合實物 A 股 ETF 在港出台, RQFII (人民幣境外機構投資者) 「加碼」額度傾向是現有 200 億元額度的 1 或 2 倍,可能達 500 億元,但仍有待中國官方部門作最後定案。市場人士認為,實物 A 股 ETF 在港登場,有助開通境外人民幣回流境內的常設管道,強化香港離岸人民幣中心角色。
《星島日報》報導,中證監副主席姚剛最近在港預告,有意增發 RQFII 額度,並容許額度在港發行 A 股 ETF 。香港證監會主席方正上周亦表示,農曆年後將與中證監商討擴大 RQFII 試點細節,希望上半年有好消息。有熟知內地情況的人士透露,加碼額度可能達到 500 億元。
據了解,有基金公司已急不及待設計實物 A 股 ETF ,並向香港證監會初步探路,待中國監管部門批出 RQFII 新額度,以及落實境外發行實物 A 股 ETF 的相關法規後,便可第一時間將產品提交香港證監會審批。有基金經理預期,首批 A 股 ETF 將與中國有代表性的指數掛鉤,確保 ETF 基金投放在流通量高的大型股身上。中國 A 股指數如上證、深成及滬深 300 等,都是由官方指數公司中證指數編制。
首批 200 億元 RQFII 額度已向 21 家基金及券商批出,各行平均只能得到 10 億額度,局限了基金規模。再者,額度只容許投放 20% 於中國股市,令首批產品變相是中國債市基金,香港投資者如要正式投資中國 A 股,相信要待 A 股 ETF 出台。
中資券商表示,香港如有真正 A 股 ETF ,等同是開通了常設的境外人民幣回流境內通道,因傳統基金只有預設的認購及贖回期, ETF 卻可隨時買賣,規模亦可不斷擴大,待他日在港交投的 A 股 ETF 確立了一定市場深度後,更可發揮套戥中港股價作用。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