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企業出售資產難如 

2012 11 21 13:55

陷入困境的日本消費電子產品巨頭曾經不願意出售資產。而現在﹐它們考慮剝離表現不佳的業務或非核心業務的意願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強。

銀行家們說﹐雖然這看起來是海外買家的機會﹐但達成交易並非易事。

瑞士信貸集團(Credit Suisse Group)負責亞太地區科技業投資銀行業務的梅茨格爾(Jan Metzger)說﹐日本公司進行重組的意願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大得多。

說﹐日本公司擁有的先進技術和知識產權對中國大陸、台灣、韓國或美國的潛在買家極具吸引力。

但這其中存在錯位。日本公司希望在交易中包含資本密集型的製造業務﹐而潛在買家通常只想要某些技術和知識產權。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MS-0.61%)亞太區科技銀行業務主管維特斯坦(Daniel Wetstein)說﹐日本公司通常希望出售包括其國內製造業務在內的業務﹐而由於這類業務相對較高的成本﹐潛在買家通常不是那麼感興趣。

花旗集團C-0.64%亞太科技、媒體和電信企業及投資銀行部門主管艾彭(Nikhil Eapen)說﹐陷入困境的日本公司歷史上一直得到支持它們的國內銀行的幫助。

但隨著這些科技公司不斷公佈虧損﹐日本國內銀行的態度也在轉變。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駐日本的科技、媒體和電信部門聯合主管Yuhiko Yano說﹐銀行繼續提供支持越來越難﹐除非這些公司實施大規模重組。

Yuhiko Yano
說﹐日本科技公司可能考慮出售的業務包括半導體、個人電腦和手機。他說﹐一些亞洲公司可能會對這類業務普遍有興趣﹐而美國公司可能有所側重。

美國的美光科技公司(Micron Technology Inc.MU-0.63%)今年早些時候同意以25億美元收購日本芯片生產商爾必達(Elpida Memory Inc.)﹐此前這家日本唯一的電腦和移動設備DRAM晶片生產商申請了破產保護。爾必達是蘋果公司(Apple Inc.AAPL+0.14%)的晶片供應商﹐在智能手機存儲晶片方面擁有一些技術優勢。

另一家陷入困境的公司夏普(Sharp Corp.)在本月發佈收益報告的同時發出了預警﹐令人對其生存能力產生懷疑﹐並突顯出重組的緊迫性。

 

夏普今年早些時候同意將位於日本的先進液晶顯示面板工廠的一半股權出售給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董事長。鴻海精密是世界最大的外包電子產品生產商﹐又名富士康。

不過美光和鴻海的例子可能是例外。維特斯坦說﹐雖然買賣雙方的錯位有辦法解決﹐但談判可能要很長時間。比如﹐買家在出價之前可能要求賣家重組資產。

如果不久前的一起收購案能說明問題﹐那麼日本商界並不一定正在向外國買家敞開大門。

今年9﹐一名政府官員說﹐日本政府支持的投資基金日本產業革新機構(Innovation Network Corp. of Japan)正在與一群內汽車和電子產品生產商討論向陷入困境的晶片生產商瑞薩電子(Renesas Electronics Corp.)注資。這名官員說﹐相關討論旨在阻止美國私募股權投資公司KKR & Co.KKR0.00%13億美元收購該公司的提議

KKR仍希望達成交易。

維特斯坦說﹐其他一些潛在交易所涉及的資產如果被認為具有戰略重要性﹐也可能面臨政府部門或相關公司在國內的企業客戶的阻撓。

Prudence Ho / Juro Osawa

(本文版權歸道瓊斯公司所有﹐未經許可不得翻譯或轉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my525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