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何謂私募基金?
- 確保股東、企業主及管理者的利益高度一致。和上市公司投資人來自四面八方相較,私募基金所投資企業的股東與管理者之間的利益較易調和,所以能同心協力為公司增加價值。
- 讓企業致力於長期的經營發展。相對於上市公司需要承受分析師及股東重視短期業績的壓力,私募基金的投資?眼於長期發展,通常持有一家公司近六年或以上,讓企業可以不必擔憂短期的盈利波動,專注投資在新產品、新業務及人才的發展上。
私募基金可能會收購未上市公司,為其創辦人提供拓展業務所需的資本;也可能收購一家上市公司的全部股權,並將其「私有化」,讓公司可免受公開市場要求短期盈利的壓力,著眼於完善營運能力,以求中長期發展。
收購/成長基金不但投入資本,還會積極參與企業的運作,投資期通常長達五年左右,期間透過改善營運、管理、資本結構及策略定位來為公司創造價值。近年來,創投基金與收購/成長基金的界線日益模糊,創投基金的投資目標轉向較成熟的企業,而私募基金亦投資新創辦的公司。無論如何,創投基金及私募基金的盈利模式是相同的,就是收購企業後會致力為其增值。
安永 (Ernst & Young) 2007年的研究發現,在私募基金所投資的公司中,三分之二的盈利 (稅項、利息及資本費用前之利潤) 增長來自業務擴張,以內部營收成長貢獻最大。在美國企業的稅前盈餘成長中,僅有23%源自節省成本。換言之,私募基金能透過顯著改善營運來增強企業體質。
提交歐洲議會 (European Parliament) 的一項研究亦顯示類似結果:私募基金所收購的公司在營收 (14%)、息稅及資本費用前利潤 (5%) 及盈利能力 (5%) 之成長表現上均超越同類型的上市公司。
若要為本身及投資人帶來盈利,私募基金必須為所收購的公司增添新潛力 (引進新產品)、提升競爭力 (減少浪費和改善經營),並增加收入 (拓展新市場和開發新客戶),同時還得研擬並成功執行有效的業務策略。
由世界經濟論壇委託、哈佛商學院Josh Lerner教授主導的一項2008年研究發現,在過去25年間發生的5,000件收購案中,被私募基金收購前,企業原有的業務職位減少速度較競爭對手高出約1-3%。私募基金入股或收購後,這些企業的職位起初會減少,但就業率到第四年時即略高於產業平均水準。該調查還發現,私募基金入主的頭兩年,該企業建立的新職位增加會超過產業平均值6%。
私募基金理事會 (Private Equity Council) 委託Robert Shapiro教授及Nam Pham教授進行另一項研究,分析了2002至2005年間美國主要私募基金公司所收購的大型企業。結果發現,這些收購案對美國就業狀況有正面而直接的影響。42家被收購的企業總共新增26,214個職位,相當於這些企業被收購時員工總數310,420的8.4%。在抽樣公司中,高達76%的企業職位有所增長,只有24%的公司裁撤職位。
提供美國職位資料的26家公司之中,私募基金所投資的公司在美國國內的職位增加了13.3% (共創造了13,861個新職位),期間所有美國企業之職位增加約5.5%,大型企業職位則增加2.7%。在製造業業,私募基金所投資的公司職位增加了1.4%,遠優於美國整體製造業同期的負7.7%。最後,安永2007年的研究發現,比較抽樣企業在私募基金股東退出後跟投入時的狀況,80%的企業職位數目保持不變或有所增加。
哈佛商學院Josh Lerner教授及研究夥伴Jerry X. Caso發現,1980至2002年間,私募基金經營逾一年的企業重新掛牌上市後,股價升幅優於大盤指數及未經私募基金入主的同業。由此可見,私募基金明顯可以為所投資的企業創造顯著的價值。
私募股權融資是指融資人通過協商、招標等非社會公開方式,向特定投資人出售股權進行融資,包括股票發行以外的各種組建企業對股權籌資和隨後的增資擴股。
私募債務融資是指融資人通過協商、招標等非社會公開方式,向特定投資人出售債權進行融資,包括債券發行以外的各種借款。
公募股權融資是指融資人以社會公開方式,向公眾投資人出售股權進行融資,包括首次發行股票和隨後的增發、配股等。
公募債務融資是指是指融資人以社會公開方式,向公眾投資人出售債權進行融資,包括各類債卷發行。
公募資本是企業向社會公開募集的資金,如公開上市發行股票或公開發行債券。私募融資是指不採用公開方式,而通過私下與特定的投資人或債權人商談、招標等方式募集基金,形式多樣,取決於當事人間之約定,如向銀行貸款獲得風險投資等。
企業要通過公募融資,受到很高的條件限制。政府有關部門對公開發行股票和債券制定了嚴格的法規,嚴格規定企業准入格和條件、融資程序、信息披露、監管等一系列事項。
相比之下,私募融資方式比較靈活、條件比較寬鬆,基本上可以以這麼說,只要在符合法規的前提下,當事人之間完全可以通過商談,個案性的約定各種各樣的融資條件和方式。這也就是為什麼私募融資使中是融資主要方式的一個重要原因。
下表對公募股權融資、公募債務融資、私募股權融資和私募債務融資四種融資方式進行了對比。
公募股權融資 公開發行股票 |
公募債務融資 公開發行債券 |
私募股權融資 風險投資 |
私募債務融資 銀行貸款 |
|
主要融資人 | (待)上市公司 | 上市企業或大公司 | 中小企業 | 所有企業 |
一次融資 平均規模 |
較大 | 較大 | 中小企業 | 較小 |
表面會計成本 | 最低 | 較高 | 較低 | 最高 |
實際經濟成本 | 較高 | 最低 | 最高 | 較低 |
投資人承擔風險 | 較高 | 最低 | 最高 | 較低 |
投資人是否分擔企業最終風險 | 平均分擔 | 不分擔 | 部分分擔 | 不分擔 |
投資人是否分享企業最終利益 | 平均分享 | 不分享 | 部分分享 | 不分享 |
融資對公司 治理的影響 |
較強 | 最弱 | 最強 | 較弱 |
對企業的 資格限制 |
較高 | 最高 | 最低 | 較低 |
投資人對融資人管理的滲透程度 | 較低 | 最低 | 最強 | 較強 |
- 投資規模
私募股權的規模比創投基金大上許多,國際大型的私募股權規模達數十億美金以上。 - 投資階段
創投投資階段選擇包括企業上市前的各種階段,包括種子階段、創建階段、成長階段、擴充階段以及成熟階段,投入資金以期公司上櫃或上市。而私募股權投資階段則不限於公司是否已上市櫃,獲利方式從投資體質好但經營不善的公司,藉由改善經營方式後賣出獲利。 - 投資標的
創投基金的投資標的通常為科技產業,由於創業投資目標包含公司的早期發展階段,因此基金的獲利是藉由技術的成功以至於企業的上市。而私募股權投資標的則較無固定,但由於投資期間較短,且追求投資案獲利穩定的緣故,會選擇現金流量較為穩定的產業,例:工業製造業。
民眾亦透過那些受私募基金扶助的企業接觸到私募基金,這些企業多半是亞太區家喻戶曉的品牌。
私募基金遵循區內每一個國家的監管法規。作為多元資產組合中的一個類別,私募基金為法人投資者帶來可觀的回報。
此外,與大型金融機構如銀行和經紀商相比,私募基金投資的槓桿比率 (負債比率)明顯較低。私募基金投資的性質,與金融機構的高槓桿操作迥然不同,前者收購並經營實體企業的業務,而非操作高度投機的金融商品。金融投資公司的確有破產風險,事實上也有不少破產案例,這通常跟槓桿過高有關。相對而言,一家私有企業即使破產,因其與金融市場的關聯不密切,殃及池魚造成廣泛動盪的機會極微,而且也不太可能忽然發生。私募基金在資本市場的份量相當有限,引發連串金融風暴的機率不大。私募基金所操作的資產年均值,僅相當於所有企業股票年均值的2.6-4.3%。最後,雖然銀行有借錢給私募基金進行投資,但這些高槓桿金融機構所提供的資金僅佔其中一小部分。2000至2007年間,銀行為私募基金提供了12.4%的資本,其他金融機構和保險公司則分別提供了9.7%及7.4%。
- 私募基金是全球認可的一種另類資產,在亞太各地監管架構許可下,區內投資人都可獲得投資私募基金的機會;
- 私募基金的出現迫使亞太區法人投資者更密切關注其上市股票投資之價值;
- 私募基金促使市場更有效的配置資本,股市流動性相對提高,相關業務的價值亦有所增加。
台灣相關問題
私募基金也帶給企業寶貴的全球行銷及生產網絡,不但可提升企業的價值,對台灣的經濟亦有幫助。此外,新的投資也能讓企業將技術及員工留在台灣。當然,私募基金投資是受台灣法規嚴格監管的。
簡言之,私募基金是針對在地經濟的一種投資方式,有助刺激經濟成長、提升國家的科技及技術基礎,協助企業在當今全球化、科技主導之經濟環境中取得更大的成功。
在印度,ICICI銀行推出結合貸款及支援的綜合服務,以支持全球對印度中小企業的投資。在澳洲,中介業者Capstart將中小企業推銷給全球投資人。國際性銀行集團匯豐控股有針對中小企業的私募基金計劃,而全球性基金公司(如Aureos Capital)也會在新興市場尋覓中小企業投資機會。另外,諸如世界銀行、大英國協及東南亞國協等全球性組織亦積極協助私人資本對中小企業進行投資。
許多台灣中小企業擁有世界級的技術,為資本市場提供了極佳的投資機會。它們可以在評估其他國家同業的現況後,鎖定新的資本來源、行銷全球的新通路,以及創新研發及管理人才。在二十一世紀的全球經濟競爭中,台灣只能前進,不能落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