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會走入大蕭條?...我真希望不會。 

美媒:即便是中國也躲不過大蕭條

2011年05月09日 08:41   來源:環球時報   

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5月5日文章,原題:任何繁榮都將破滅,即使是中國自工業革命以來,每一次經濟繁榮之後都將伴隨一場經濟蕭條。經濟越繁榮,隨後的蕭條也越嚴重。在過去20年中,中國經歷了有史以來最大的經濟繁榮,而巨大的中國泡沫的破滅也只是一個時間問題。

  中國的經濟模式是以出口驅動型增長為基礎的。由於中國的出口依賴於美國的消費,這一經濟模式現在變得比美國依靠舉債狂熱消費的模式更為危險。1990年,中國經濟規模僅為比利時的兩倍,現在則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經濟轉變完全依賴於中國對美國的貿易順差。若扣除此項,中國2008年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將會減少6%。而這種簡單地減去貿易盈餘的計算方法極大降低了對美貿易順差對於中國的重要性。事實上,對美貿易順差推動中國經濟增長還體現在其他三個間接途徑。

  首先,生產出口美國商品的工廠雇傭了數千萬中國工人,他們的工資和花費推動了中國的消費。另外,他們購買東西時,又提高了商家的購買力,因此生產輸美產品的中國工人為中國經濟做出重要貢獻。其次,中國固定資本形成總額中有許多均投入到生產輸美產品的工廠建設中。這不僅包括來自中國國內的投資,也包括海外投資。2008年,共有1480億美元外國直接投資進入中國,其中很大部分與生產輸美產品有關。因此,中國固定資本形成總額中有許多與美國對中國出口的需求有關。對美貿易順差推動中國經濟增長的另外一個體現就是銀行體系。當向美國出售產品的中國出口商獲得收益後,這些錢均進入中國的銀行體系中,並導致存款快速增長,進而使得貸款激增。中國銀行的貸款規模在20年間飛速增長,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動力。若缺少對美貿易順差,如此快速的貸款增長幾乎沒有可能。

  因此,即便中國2008年的對美貿易順差僅佔其GDP的6%,但通過拉動個人消費、固定資本形成總額以及信貸增長,它發揮了更為重要的影響。可以估算,中國經濟的40%均與對美出口有關。鋻於此,在美國依靠舉債狂熱消費的經濟模式破滅後,中國也將迎來嚴重危機。美國的問題是“生產趕不上消費”,但中國的問題更加嚴重,是“消費趕不上生產”。中國工人的收入不足以購買他們所生產的產品。如果中國無法出口這些產品,它們將不會有國內市場,生產也將被迫停滯,工人就將丟掉工作。

  自經濟危機從美國開始以來,中國通過國內信貸的爆炸式增長轉移了這場災難。在過去2年,中國國有銀行的放貸額增長60%,而這肯定會將其銀行系統摧毀。中國在過去20年中的經濟增長改變了整個世界。人們都認為,中國將會在未來幾十年內持續增長。這不會成為現實,任何繁榮都將破滅,中國的繁榮也不會是例外。(作者理查德·鄧肯,伊文譯)

美房價降幅或超大蕭條時期

2011年06月02日 07:19   來源:廣州日報   

 倫敦經濟諮詢公司——資本經濟表示,美房價比2006年峰值下挫33%,超過大蕭條時期的31%。美房價或繼續下跌,還遠未觸底,或許至少到明年某個時候才能觸底反彈。

  本報訊經濟學家表示,通過對凱斯席勒房屋價格指數的對比來看,目前的房屋價格比2006年的峰值要低33%,約相當於2002年第三季度時的水準。而在大蕭條時期,房價下降了31%,這也就意味著當前房價下滑的幅度比大蕭條時還要大。

  前一天出爐的標準普爾/凱斯席勒房屋價格指數報告顯示,今年3月份美國20大城市房屋價格連續第八個月下跌,表明美國房屋市場已經陷入雙重衰退。報告顯示,3月份美國房屋價格未經季節性因素調整前為環比下跌0.8%,同比跌幅達到了3.6%。

  資本經濟表示,近來房市的雙重衰退並不令人奇怪。這和上世紀30年代早期所見的模式相似,當時房市有些許復蘇,但同樣逐漸消失殆盡。

  同時世界上其他國家房市也發生過類似的情況。該機構認為美國房價會繼續下跌,還遠未觸底,或許至少到明年某個時候才能觸底反彈。

  資本經濟預計,房市的雙重衰退加大了美聯儲求助於第三輪量化寬鬆政策的可能性。

  (金霽)

 

近半美國民眾認為年內將再現經濟大蕭條

2011年06月10日 13:49   來源:國際線上   宇桓

 據美國《赫芬頓郵報》6月9日消息,就在美國不少經濟學家擔憂經濟“二次觸底”的風險時,相當數量的美國民眾也對本國經濟充滿了擔憂。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最新進行的一項民調顯示,近半數美國人對本國經濟前景感到悲觀,認為今年年內美國經濟可能會再現“大蕭條”。

  CNN/歐維希市場研究諮詢公司(Opinion Research Corporation Poll)進行的民調顯示,48%的受訪者認為今年年內美國極有可能再現“經濟大蕭條”。持這一悲觀態度的民眾比例達到2008年10月以來的最高點。30%的受訪者擔心他們近期很可能會失業。

  《赫芬頓郵報》認為,美國民眾對經濟前景感到悲觀的現象並不令人吃驚。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5月的最新統計數據,美國各行各業創造就業機會的情況並不樂觀。上個月,私營行業雖然創造了5.4萬個就業崗位,但公共部門仍在繼續裁員。

  此外,標準普爾-凱斯-席勒指數(Standard & Poor's/Case-Shiller index)顯示,2011年第一季度,美國的房價仍在繼續下降。

  美國佐治亞理工大學(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經濟學家托馬斯-波斯頓(Thomas D. Boston)表示,民眾的信心對於經濟的增加非常關鍵。“如果你整日擔心工作,不敢花錢消費,無論利率如何變化,經濟前景都不樂觀。這個道理同樣適用於投資者。”(宇桓)

(責任編輯:袁志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my525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